垢下腐蚀在金属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腐蚀坑,见图,坑内有疏松的腐蚀产物。有时几个坑陷连成一片,但腐蚀范围有大有小,腐蚀深度不一,受重力影响,向上的表面一般腐蚀较重,严重时可穿孔。碱性垢下腐蚀在水循环较弱或死角处有大量的黑褐色具有磁性的 Fe3O4为主的沉积物存在。酸性垢下腐蚀的沉积物表面有半球状鼓包。
4.影响压力容器垢下腐蚀的主要因素
(1)垢物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① 矿化度高,特别是钙镁离子含量高的水,结垢倾向大。
② 介质流动死角或停滞区、流低于 1m·s-1容易导致结垢、沉积。
③ 工艺侧的温度高于 60℃ ,新鲜水会存在结垢倾向,矿化度高的水出口温度高于46℃ ,会导致严重的结垢。
④ 在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分馏塔的塔顶轻油部位,加氢装置高压空冷器中极易形成由NH4Cl 和 NH4HS 结晶析出而结垢,严重可堵塞设备和管线。
⑤ 冷却循环系统携带的黏泥等杂质容易沉积形成泥垢、微生物垢。
⑥ 空气中粉尘含量高的地区,敞开循环系统携带的泥沙较多,容易形成沉积。
⑦ 碳钢和低合金钢设备或装置,容易形成腐蚀产物沉积。而不锈钢等耐蚀合金设备则不易产生腐蚀产物沉积。
(2)垢下碱性腐蚀影响因素
较高的热负荷,这种腐蚀的部位一般是向火侧。此处热负荷较高,能够蒸发和浓缩介质。检验中尚未发现背火侧有碱性腐蚀,没有沉积垢的金属即使是向火侧也未发现这种腐蚀。
(3)设备几何因素
沉积物容易在设备的底部、换热管等的向上表面沉积,在介质流速或流向突变部位容易产生沉积物聚集。在气液交界面、反复蒸发浓缩等部位容易产生盐类结晶析出。垢下腐蚀的发展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重力作用使容器底部的腐蚀发展速度远高于垂直面和向下表面的小孔,导致容器底部率先穿孔。
(4)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电位对系统中微生物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它与溶解氧、pH值有关,好氧微生物最适宜的氧化还原电位值为 0.3~0.4V ( SHE ),而厌氧微生物只能在 0.1V ( SHE )以下生长。冷却水中氧的分压高,pH值较高,因而其氧化还原电位更适宜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如硝化菌群中的亚硝化菌、硝化菌等,由于受这些影响在冷却水中增大了对微生物、生物黏泥、亚硝酸根等有效控制的难度。
(5)操作管理
操作和管理不善也会产生或加速垢的形成,水处理管理不严,水质波动达不到质量指标,会加速水垢的形成。不定时排污,同样会加速水垢的产生。
来源:网络